重塑全球轮胎行业的前三名
当2025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发布时,全球轮胎行业突然变得紧张 - 固特异以307.29亿元的销售额建立了最后的防线,而德国大陆则凭借278.2亿元的重炮火力将差距缩小至29亿元。
在这组看似平静的数字背后,隐藏着三年的战略束缚:双方的季度销售差距从2023年的73亿元和2024年的54亿元骤降,下降幅度达到60%。此刻,世界前三大轮胎的王座下的大西洋沟因两大巨头的争斗而掀起巨浪。
2024年第一季度,两家公司之间的销售差距为54亿元;
2023年第一季度,两家公司之间的销售差距为73亿元。
随着销售差距越来越小,德国大陆进入全球前三的愿景似乎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 - 在2025年,维持了15年的全球前三大轮胎是否会被重塑?
品牌价值,大陆超越固特异
在最新的《2025全球轮胎品牌价值与实力排名》中,在最有价值的轮胎品牌榜单中,大陆以39亿元的品牌价值超越固特异,位列全球第三。
可见,支持市场的持续突破和替换市场的全面增长,使得大陆的品牌声誉不断上升。在2025年上海车展上,大陆在支持榜单中排名第三;在2024年北京车展上,大陆、米其林和倍耐力占据了55%的支持市场。
在替换市场上,大陆公司已完成了中国市场的线上线下互联互通。在线上,它推出了“轮胎配送即时安装”服务;在线下门店,大陆公司推出了新的用户体验模式“即时无忧”,为消费者提供从轮胎选择、购买到使用的一站式服务,涵盖了售前、销售和售后整个过程。
与此同时,大陆公司还在2024年升级了其售后服务,为所有产品提供终身保修,以进一步保护车主的权益。
支持和替换市场的双重升级也进一步为大陆公司赢得了更多市场订单。这就是为什么在2025年第一季度,大陆公司将与固特异的销售差距缩小至29亿-在过去三年中,大陆公司以36%的复合增长率持续缩小与固特异的销售差距。在利润方面,大陆公司已连续近三年超越固特异。
利润超越,大陆公司稳居全球前三。
在2023年底,固特异的业绩令人担忧,推出了一项名为“固特异前进”的转型计划,旨在显著提高利润率并降低杠杆,以推动股东创造大量价值。但实际上,在营运利润方面,大陆公司在2023年第一季度已超越固特异。
可比的营运利润以人民币计算,固特异在2023年第一季度为人民币8.83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人民币17.88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为人民币7.09亿元。同一时期,大陆公司的营运利润分别为人民币37.71亿元、人民币31.58亿元和人民币37.44亿元,连续三年超越固特异。
与此同时,可以看出,大陆集团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轮胎利润呈上升趋势,而固特异在第一季度的利润则有所下降。不仅在利润方面,销售趋势几乎也是一致的。从2023年到2025年,固特异在第一季度的销售额分别为357亿元人民币、324亿元人民币和307亿元人民币,并且连续三年在第一季度出现下降。
在同一时期,大陆集团的轮胎业务销售额分别为283亿元人民币、269亿元人民币和78亿元人民币。虽然2024年第一季度由于销售下滑而导致销售额下降,但由于全球更换市场的复苏,今年销售开始回升。
在净利润方面,固特异在2023年第一季度因美国一座工厂遭受龙卷风损害而亏损了7亿元人民币。在2025年第一季度,固特异通过出售其业务和其他手段,实现了近三年来的首次“正”净利润,达到了8亿元人民币的利润。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固特异在2023年底的发展战略与2021年的战略“逆转”——在2021年,固特异通过收购库珀轮胎扩大了规模。在经历利润急剧下降后,固特异在2023年重新定义发展为利润的恢复和增加。
作为美国少数几家轮胎公司之一(在美国可以提到的唯一轮胎公司是固特异和泰坦国际),固特异必须通过增加利润来确保未来的发展稳定。
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在转型计划的帮助下,固特异的部门收入将在2024年受益48亿美元。到2025年,该计划将为固特异带来7.5亿美元的部门营业收入;在2025年第一季度,该计划已为固特异带来了2亿美元的收入。
与此同时,在转型计划的实施下,固特异的年化运营目标从2024年第三季度的13亿美元增加到15亿美元。到2025年初,固特异完成了其越野轮胎业务和邓禄普品牌的出售,增加了约116亿元人民币的总收入。
尽管业务的出售在短期内为固特异带来了更高的利润,但也“消耗”了未来的收入规模。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推测大陆的轮胎销售将在2025年跻身全球前三的原因。原因很简单,大陆通过扩大生产和渠道拓展取得了快速进展。
德国大陆公司积极扩张
2024年,大陆在斯里兰卡和泰国扩大了轮胎生产能力。其中,泰国罗勇省的轮胎工厂总投资高达134亿泰铢,用于增加300万条高性能子午线轮胎的年生产能力。
花费10亿欧元(约78.67亿元人民币)在安徽部署的轮胎工厂,预计到2027年将在其第四期实现1800万条乘用车轮胎和轻型卡车轮胎的年生产能力。仅生产能力的快速提升就离不开其母公司大陆的强大支持。
从2024年到2025年,大陆宣布了两项关于其企业重组的重要事件。第一项是2024年8月5日,大陆正式启动其汽车部门的剥离。在不到8个月的时间里,大陆宣布了第二项重大重组事件:2025年4月8日,大陆宣布将出售其ContiTech业务。
大陆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尼古拉·塞泽表示:"我们正在建立三家强大的独立公司,以便作为独立公司实现全面的增长和价值创造潜力。" 如果计划顺利,随着ContiTech在2026年的独立,大陆将专注于其轮胎业务。许多行业内部人士认为,大陆的重组非常大胆,但从近年来的财务报告中可以看出,轮胎业务已成为大陆最重要的利润部门。
在2024年第四季度,轮胎业务占大陆收入的35%和利润的53%。得益于13.9%的利润率(汽车和ContiTech的利润率仅为6.6%和7.8%),轮胎是大陆盈利能力的主要支撑。在2025年第一季度,轮胎业务仍占大陆收入的35%,但利润占比达72%。
第一季度轮胎业务的利润率为13.4%,而汽车和ContiTech的利润率则分别从上个月的水平下降至1.6%和5.4%。轮胎业务仍然是大陆最赚钱的部门。
这也从侧面表明,大陆集团在扩张规模的同时更加重视盈利能力。目前,大陆的轮胎业务正在并行扩展和优化。像固特异一样,大陆也关闭了一些盈利能力差的工厂(巧合的是,这两家轮胎公司分别在2024年和2025年宣布关闭其在马来西亚的工厂)。
此外, Continental 还宣布计划退出农业轮胎业务。然而,这与固特异决定完全出售其越野轮胎业务不同。 Continental 只是暂停了农业轮胎的生产,物料搬运、土方工程和港口作业领域的轮胎生产和销售仍在继续。事实上,在固特异和 Continental 两家轮胎公司的“评级”中,农业轮胎并不乐观。
在2025年第一季度,如果不算越野轮胎业务,固特异的营业利润甚至可以上升一个百分点。但说 Continental 在2025年一定会超过固特异并不是完全“板上钉钉”的。至少在乘用车轮胎领域,两家公司都在努力使自己更有利可图和更具“重量”。
乘用车轮胎市场的争夺战已经开始
“专注于轮胎,特别是乘用车轮胎和卡车及公交车轮胎。”这是两家轮胎公司的当前共同目标。
Continental 在亚洲的乘用车轮胎生产能力和支持业务布局已在前面提到。固特异在其乘用车轮胎业务中也进行了许多投资。
固特异在俄克拉荷马州的劳顿工厂获得了3.2亿美元的投资,专注于“高端轮胎”的生产;固特异还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纳帕尼工厂投资了5.75亿加元,以增加电动车轮胎和全地形轮胎的生产能力;固特异在中国的昆山工厂也投资了2亿美元,以满足中国对高价值轮胎日益增长的需求。
乘用车轮胎正成为固特异的一个关键发展轨道。同时,固特异开始重新规划其在2021年收购的库珀轮胎。今年我们看到了库珀轮胎与比亚迪联名车的匹配。可以说,尽管它专注于利润增长,固特异并没有放弃进一步的市场扩张。
全球前三大轮胎正在重塑
当著名轮胎品牌如BFGoodrich、General、Firestone和Atlas相继被欧洲、日本和中国的轮胎公司收购时,固特异成为仍活跃于全球轮胎市场的仅有的两家知名美国轮胎公司之一。在数十年的风雨中,它依然稳居全球前三,其实力不可小觑。
固特异仍然是大陆的强劲对手。在2025年,大陆能否超越这个强劲对手,重塑全球前三大轮胎?让我们拭目以待!